任艺萍 2015年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依旧以调整的基调而来、而去。调整什么呢? 是市场的行情。和2014年相比,行情接近;和几年前的高峰相比,云朵在山腰徘徊。 是业界的心情。知道行情会有起伏,真到了风不调雨不顺时,花骨朵儿也打不起精神。 是藏界的性情。盛世典藏,时而一鹤冲天,时而风声鹤唳,清乎浊乎?顺乎逆乎? 只是,这调整的精神有些无奈,态势有些勉强。从长久计,从发展计,从稳健计,从文物与艺术品收藏应有的典雅计,这调整还是主动些为好。 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既然是市场,就一定会有行情,是行情就一定会有起伏,关键是,我们应当明白,眼前这市场曾经因何而起,近期因何而伏,然后适当应 对,以利再起。近30年来复兴的中国收藏市场、近20年来兴起的中国拍卖市场,总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向前推进着,向上攀升着……当中国经济经历 高速发展一段时间,开始出现调整时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向下调整,这是大势使然,不至于惊心动魄。在前些年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随势而上时,也出现了 一些问题,更掩盖了一些问题、忽略了一些问题,如今,这些问题依然存在。因此,在行情不太好的当下,在小公司做了不如不做,所以停业等待的当下,在大公司 不顾一切地向上突进、结果远不如人意的当下,在投资机构有钱的找不到物品、有货的找不到下家接盘的当下,当那些曾经步履匆匆的行家们连微利也成了奢望的当 下,特别是当收藏者在物品与价格的比较中十分为难的当下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真的应当清醒一些、沉稳一些、洒脱一些,拿出精力来提高人员的素质、提高企 业的素质、提高市场的素质。在几次或大或小的论坛上,关于当前相关市场的讨论,拍卖公司抱怨最多的是东西不好找,其他人士抱怨最多的是伪劣品太多。双方说 的是一件事:好东西不好找,所以,伪劣品充斥。再往前推,这件事的原因大多可以归结为,拍卖公司要维持好行情。这种对于一浪高过一浪行情的贪恋不仅不能引 导大家随遇而安、潜心反省、准备后劲,反而让大家对于现实缺乏耐心、对于未来缺乏信心。其实,中国经济社会依旧处在令人不乏信心的状态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 市场因此而长期向好不变,好的行情一定会送给苦练内功的企业与人士,未来一定不属于混世魔王。 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有其特殊性,它是物质 的,又是精神的;它是市场的,又是文化的;它是贸易的,又是鉴赏的;它是理性的,又可能是激越的。一件文物或艺术品进入市场,虽然是以金钱的方式进行交换,但是,这交换过程中起作用的,有作品内涵的历史信息、材料信息、创作信息、收藏信息,甚至还会有出让者与纳入者的家庭与个人信息,甚至包括拍卖当天的 天气晴朗与否、交通顺畅与否、拍卖师的状态优劣等等偶然因素,所以,当行情调整时,从业者要坦然对之、认真处之、顺势调整。在这两年的文物与艺术品拍卖 中,却看不到与行情高涨时相比从业者有什么变化。依旧是排场宏大,可是,当一些三四流物品填充于原本重器集中之“夜场”时,物品挤挤挨挨,节奏拖拖拉拉, 曾经的红红火火变成了火花偶溅。依旧是盛况空前,几十场拍卖,几十本图录,可是,拍品数量相当,成交额与成交率却是双头齐下,原本就良莠不齐,却又新添了 赶鸭子上架。当巨大的人力与财力投入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后,弥漫在近两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中的气氛就是焦虑,且这焦虑主要转化为怨天尤人。有人归咎于中 国的股市不行了,可是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高峰时一年的成交量只有500多亿元人民币,甚至不及股市一小时的成交额。有人归咎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 减缓,可是,中国老百姓的银行存款对于收藏市场依然是一个天文数字,是一个巨大的资源,更不用说中国经济的GDP在全球依然是名列前茅的。有人归咎于中国 收藏者的心理素质不高,经不起风吹草动,可是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这几年从高峰不是下降,而是坠落,成交额几近腰斩,对于普通收藏者而言,这可是暴风骤 雨了。有人归咎于投机热钱的快进快出,可是,文物与艺术品的变现能力弱是一个常识,那些热钱,无论境内境外,一直是进来容易出则难。说到底,中国文物与艺 术品市场有些输不起!暂时的失利、局部的倒退其实也是对于大家的考验,大家急躁不得。 行情总有一天会变好的,心情也会因此而变好的,但 是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内在的、先天性的一些问题却不会因此而不存在、不再出现。或者说,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性情需要涵养。这么些年来,是什么在这 个市场上呼风唤雨?是什么成为这个市场的中流砥柱?正面来说,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。但是,这种归根结底的说法有些勉强,引领这个市场的学术风向、审美风向有些偏俗,有些嫌小。譬如说,在古代玉器收藏中,“乾隆工”成了高端大气的代名词,传统玉文化崇尚的君子风范为工艺考究代替;在油画收藏 中,过于重视创作者的学历,学院派如此高高在上,作品的内涵重大与否、艺术风格的鲜明与否却等而下之;在古代书画收藏中,皇帝御笔优劣不计,宫廷画家作品 广受青睐,传授油画基本知识的郎世宁成了中国艺术大师,作品炙手可热;近现代书画收藏中,真假问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,但作品优劣的评判还不够深入,大师小 品、应酬之作待遇太高;当代书画收藏中,创作者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在有关机构中的任职比重远大于艺术水平;在拍卖以外遍布各地的古玩城里,出土文物等非法交 易不时发生,手串堆积如山、大木料车珠子的浪费情况十分严重,以假充真、以次充好的现象比比皆是。同时,还有数十年愈演愈烈的艺术大师满天飞现象有增无 减……这一切,都是一个钱字闹的,都是急功近利、唯利是图闹的,趣味有些低俗,格局有些小气。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,文物与艺术品收藏最是 一个急不得的事,需要认真地研究、细心地分辨、反复地推敲、充分地讨论,因为所涉之物内涵厚重、所涉之人声名远播、所涉之品清逸典雅,甚至涉及当代文化的 学术分量与审美取向,更有历朝历代布下的或深或浅的陷阱、境内境外制造的或精或劣的赝品……所以,区区几百亿的市场常常引人注目,成为热点和焦点。收藏业 态的存在与发展乃是家国大事,盛世典藏,理当从容为之。 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