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健生(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)
艺术的表现包括两方面,一为观念,二是形式。形式要从传统中来、随时代发展;观念则需要关注社会、介入社会,艺术不仅仅是书斋里的自娱自乐,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。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,为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,中国人民以各种形式举行活动纪念这一伟大的胜利,文艺界更是以艺术的形式、艺术的情怀来表达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珍爱、对先烈的缅怀和对历史的铭记,这是艺术家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。
前些日子,中国美术馆还专门举办了一场“铸造不屈历史之魂,明鉴悲壮丹青画卷”的美术展览。从展览中,观众看到了以钢铁与红色为视觉的标志。通过画面展
示了“怒吼吧,中国”、“全民族抗战”、“胜利与和平”,观众在观赏中了解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进程的线索,也从中看到了时代的艺术家们以文为战、以笔
为旗以及被抗战燃烧起的激情与火焰。这不能不说是美术的魅力,也是艺术的魅力。画家们以浪漫的情怀,艺术的手法再现了当年国家民族存亡的一刻。
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。国家民族的危亡时刻,将中国艺术家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这场关系民族危亡的战争中来。战争的激变提供给
艺术家们空前未有的生活经验,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,令艺术家不能不放声呐喊。中国的艺术家们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,展示这场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战争。在
那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以强烈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艺术家和作品。
李桦的《怒吼吧,中国!》、胡一川的《到前线去》、唐一禾的《七七的号角》、罗工柳的《马本斋的母亲》,还有以漫画作为宣传武器的救亡漫画宣传队的画家廖冰兄、张乐平、陆志痒、叶冈创作的《抗战必胜连环画》,也有我们广东籍的画家黄新波、赖少其、古元等等艺术家。在抗战期间,他们走进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深受苦难的大众生
活当中,揭露日军暴行、讴歌抗战英雄,用手中画笔和生命的激情谱写出中国美术史上的壮丽诗篇,同时也激励着人民大众抗日的斗志。艺术家们以富于创造性的艺
术语言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,创作了大量的作品,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,既是艺术家对社会责任的担当,也是真正的诠释了“笔墨当随时代”的重要内涵,在形式上
打破了架上绘画的局限,体现了一切现存客观物象都可以成为绘画的媒介。
除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之外,抗战烽火中的文学创作也异常活跃,以抗战题材的作品,如《松花江上》、《长城外面是故乡》、《南京血祭》以及《怒吼吧黄河》等等文学作品的面世,实际上也都是笔墨当随时代的体现。
其实,笔墨当随时代的真正意义就在于随时代发展。它所指的既是一般的技法,又是创作的时代背景。把古代没有的东西表达出来,这不仅为了超越古人,更多的
是表达时代的风貌和历史的记忆。在技法上,对着北方没有树的山头,可以用披麻、斧劈的皴法来表现,但对于南方浓厚植被的山头、郁郁葱葱,这些皴法则完全用
不上。而面对不同的时代背景,笔墨要求的就不仅仅是皴法的问题,而是社会的责任问题。从抗日年代先辈们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作品的艺术性,更能看到
作品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画画作为一种艺术,有着与其他艺术同样的历史责任和使命。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同样担负弘扬不死的民族精神,
有着与其他艺术精英同仇敌忾的抗战情怀,以独特的艺术形式颂扬高昂的民族精神,或控诉法西斯残酷的暴行,或真实地记录法西斯铁蹄底下的市井百态,这是国
家、时代、民族命运交集的反映,这一时代的笔墨,今日看来依然令人动容,皆因艺术家社会责任感使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