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 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
首页 | 简介 | 艺术资讯 | 艺术大家 | 文化交流 | 最新要闻 | 联系我们

  香港金点艺术奖
  环球影响力人物
 

通联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553号-66号
邮    编:100010
联系电话:010-59470566
电子邮箱:zgmzysw@163.com

   海派艺术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

 日本近现代书法无疑受到赵之谦、吴昌硕等海派大师极大的影响,百年来,中日书画交流一直在持续,即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两国“无邦交”的年代也未中断,而近年来,海派艺术与日本的交流也多有亮点。前不久,由东京艺术院、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办、上海吴昌硕研究会、《东方早报·艺术评论》协办的“海派东渐及与日本的交流”中日文化界研讨会与“海派东渐·金石书画十人展”同时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展厅举行。“海派东渐展”的参与者包括吴昌硕的曾孙吴超、吴越,王一亭的曾外孙陈煜章,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伟生,以及王琪森、顾村言、张吉,活跃在日本书坛印坛的书画篆刻家郭同庆、邹涛、晋鸥等。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陈诤、日本国会参议院议员江田五月、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石军、民主党原总裁海江田万里、全日本书道联盟事务局长田中节山、日本知名书道家远藤彊等分别致辞。

  江田五月(原日本参议院议长、日本参议院议员):日中之间虽然有许多事情,但是我们是“吴越同舟”,而书法就是把我们联系在一条船上的重要纽带。我很希望中日之间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。

  吴越(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执行馆长、吴昌硕曾孙):去年是海派大师、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诞辰170周年,昌硕先生的诗、书、画、印当时不仅名噪华夏,近邻日本的一些汉学家、艺术家对他的艺术的崇仰,也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,其作品对日本书画界产生深远影响。中国与日本去年举办了70多场纪念吴昌硕先生的展览,可谓规模宏大,盛况空前。100多年前吴昌硕、王一亭就与日本诸多艺术名家结为好友,克服诸多困难进行文化交流。新中国建立后,丰道春海、青山杉雨等在两国尚未建交的情况下就率团来华访问交流,老一辈艺术家的榜样让我很感动,我想当下的中日艺术界仍然要延续前人的传统。

  张伟生(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常务副会长、《书与画》主编):海派书法,实际上是一个地域性的文化艺术现象,它的形成与这个地区历史、经济、人文等都有着互为依存的关系。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,就是由各个流派、各种风格、各种思潮汇合而成的。艺术,是一种文化精神,是潜移默化地在支撑和丰富民族的精神世界,当然也是没有国界的。日本的书法就是汲取了中国汉文化的影响。我有机会参加过一些与日本交流书法的活动,尤其对梅舒适、青山杉雨、今井凌雪、村上三岛、川上景年、青柳志郎等的书法,皆有深刻的印象,其中有的人还多有面交。他们的书法艺术造诣全得益于中国文化的素养。此次“海派东渐”研讨会与书画展,有幸与当代日本书法界的名流西屿慎一、高木圣雨、师村妙石等共同研讨,对于促进中日文化的进一步发展,无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。

  石军(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任):海派艺术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,在日本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,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。海派东渐始于上个世纪初,1920年,长崎首次举办《吴昌硕书画展》,长崎双桐园刊印《吴昌硕画帖》之后,在日本引起很大反响,大阪东京的高岛屋等也相继展开介绍海派书画,推出吴昌硕。“海派”成了当时日本朝野的热门话题。同年在上海成立了“中日美术家协会”。在海派书画双璧吴昌硕、王一亭等的主持下,从翌年起共举办了五届规模甚大的“中日联合美术展览”。我希望这样一个交流的传统能真正持续下去。

  田中节山(全日本书道联盟事务局长):“海派东渐·金石书画展”展览的不少作品都很精彩。在中日悠久的文化交往历史中,我们一直努力研习中国书法经典。 1981年,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,很快与全日本书道联盟建立了联系。2002年,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,全日本书道联盟时任理事长尾崎邑鹏率400人访华,在北京举办大型展览。2012年,全日本书道联盟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别在东京和北京举办了“中日书法家作品展”;2013年,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“中日代表书法家作品展”。中国书法一直是我们创作的基础。全日本书道联盟十分重视中国传统书法,重视日中书法交流。

  邹涛(旅日篆刻家):20年前我因热爱书法而结缘日本。我想提几个问题,如何看待学习吴昌硕?中日艺术交流的形态到底应当是怎么样的?中日书法需要交流。我在日本,很希望能为中日间的大型交流活动做点架桥铺路的工作,觉得自己没在日本白呆,也算是为中日书法交流做了些贡献吧。当然,一些私人性的交流也非常重要。中日书法的交流还比较缺乏,需要加强。日本需要好好地看看中国,中国也需要好好地理解日本。

  顾村言(《东方早报·艺术评论》执行主编):中日之间当然有一些事情,但就文化而言,中日之间其实一直是亲近的,我走在京都、奈良等地的古街巷里有时会感觉与苏州、扬州相差不大。这次到日本参加研讨会,我们先后走访了青山杉雨先生、高木圣雨的居所,与青山庆示、西岛慎一、高木圣雨、丰道溪峻及在座的诸位先生进行了交流,我更深地感受到了日本文化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。汉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主要源头与基因,汉学修养曾经是日本知识分子必备的,但现在,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的知识分子,传统文化的修养与百年前都已不可同日而语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一些问题的出现,中日之间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与源头或许都在开始重新回望与审视,从这一角度而言,我觉得强化书画交流正是一个非常好的着力点——毕竟,我们都在使用着汉字。上海是海派艺术诞生的土壤,我觉得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尤其大有可为。

  滨田和幸(日本参议院议员):我来自日本的鸟曲,离中国最近,我记得儿时可以收听到中国的广播。谈起书道,日本人没有不知道王羲之与《兰亭序》的,我上学时也学过,但在当下,日本现在教书道的也渐渐少了。日本的文字来自于中国,我希望以后中国的艺术家到日本举办展览的同时能够走到学校去,让日本的年轻一代知道汉字的原点在哪里——而且,包括韩国、越南等汉字文化圈都应当加强书法与汉字文化的交流,这是十分有意义的。

  远藤彊(日本书道家):我受到吴昌硕先生的影响很大,对于吴昌硕的篆刻,可以观察他早期的印石,从侧面看,通过他的刀痕可以理解其技法。吴昌硕的行书作品在我看来有点像篆书作品,我是从微观看宏观,日本人与中国人研究方法有些不同,我希望在吴昌硕的研究与中日文化交流中,多一些具体与微观的角度。

  作者:宗和

  来源:东方早报艺术评论


友情链接:
 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经济日报、中央电视台、农民日报、中国环境报、中国建设报、中国旅游报、人民网、新华网、光明网、中国网、中国农村网 


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010-59470566 网址:http://www.zgmzysw.com
网站建设:新通州网络传媒